고미술 /중국도자기

중국 전설속의 도자기 - 차이요 柴窑

갠하늘 2017. 10. 17. 01:02
728x90
반응형

중국 전설속의 도자기 - 차이요 柴窑

차이요 관련 중국 고대 문헌 자료 모음

현재까지 공개된 자료는 모두 포함됨 

柴窑,据记载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(954年)河南郑州(一说开封),

周世宗帝柴荣曾御定御窑瓷:雨过天青云破处,者般颜色作将来,以象征未来国运如雨过天青。

 

历代典籍有关柴窑的记载

北宋欧阳修的《归田录》书中汝窑花觚时写道:柴氏窑色如天,声如磬,世所稀有,得碎片者,以金饰为器,北宋汝窑颇仿佛之,当时设窑汝州,民间不敢私造,今亦不可多得。

谁见柴窑色 天青雨过时。

汝窑磁较似,官局造无私。

粉翠胎金洁,华胰光暗滋,

旨弹声戛玉,须插好花枝。

2、其它典籍有关柴窑的记载

《格古要论·古窑器论》曹昭撰,该书成于明洪武年间,原著三卷,书中在论及柴窑时写道:柴窑出北地,天青色,滋润细媚有细纹,足多粗黄土,近世少见。


到明代中期,王佐对曹昭的《格古要论》进行了增补,章次也有所变更,取名为《新格古要论》,全书共十三卷。书中论述柴窑,对曹昭洪武版的内容有所增改:柴窑器,出北地河南郑州。世传周世宗柴氏时所烧者,故谓之柴窑,天青色,滋润细腻,有细纹,多是粗黄土足,近世少见。

明代黄一正的《事物绀珠》中有云:柴窑制精色异,为诸窑之冠。或云柴世宗时始进御,今不可多得。

明张应文在其《清秘藏》中有记论窑器,必曰柴、汝、官、哥、定,柴不可得矣,闻其制云:青如天,明如镜,薄如纸,声如磬。此必亲见,故论如是。其真余向见残器一片,制为绦环者,色光则同,但差厚耳。

明代谢肇淅《五杂俎》记载道陶器柴窑最古,今人得其碎片,亦与金翠同价矣。盖色既鲜碧,而质复莹薄,可以装饰玩具;而成器者,杳不可复见矣。世传柴世宗时烧造,所司请其色,御批云:雨过天青云破处,者般颜色做将来

明徐应秋在《玉芝堂谈荟》中,对柴窑的论述与谢肇制大致相同:陶器柴窑最古,今人得其碎片,亦与金壁同价。盖色既鲜碧,而质复莹薄,可以装饰玩具,而成器者不复见矣。

明代谷应泰在天启年间刊行的《博物要览》记载昔人论窑器者,必曰柴、汝、官、哥,柴则余未之见,且论制不一,有云:青如天,明如镜,薄如纸,声如磬,是薄磁,而《格古要论》云,柴窑足多黄土,何相悬也。

明代人周履靖在《夷门广牍》中有记柴窑出北地,天青色,滋润细媚,有细纹,足多粗黄土,近世少见。

明张谦德《瓶花谱》对柴窑记曰古无磁瓶,皆以铜为之,至唐始尚窑器,厥后有柴、汝、官、哥、定……等窑,而品类多矣。尚古莫如铜器,窑则柴、汝最贵,而世绝无之。

明代记载柴窑的典籍还有:高谦的《遵生八笺》、文震亨的《长物志》,但所记与谷应泰的《博物要览》相同;此外,还有田之蘅的《留青日札》。

清代梁同书在其所撰的《古窑器考》中记曰柴窑,后周柴世宗所烧,以其姓柴故名。后周都汴,出北地河南郑州,其地本宜陶也。宋政和,官窑亦起于汴、汝,亦唐河南道所辖之州。柴窑,青如天,明如镜,薄如纸,声如磬,滋润细媚有细纹。相传当日请瓷器式,世宗批其状曰:雨过天晴云破处,这般颜色作将来。足多粗黄土,制精色异,为诸窑之冠。

清代朱琰《陶说》亦称后周柴窑,柴世宗时所烧者,故曰柴窑。相传当日请瓷器式,世宗批其状曰:雨过天晴云破处,者般颜色作将来

清无名氏《南窑笔记》载柴窑,周武德年间宝库火,玻璃、玛瑙、诸金石,烧结一处,因令作釉。其釉色青如天、明如镜、薄如纸、声如磬。其妙四,如造于汝州,瓷值千金。

清宣统时期程村居士在《柴窑考证》中记载故言瓷,皆自柴、汝、官、哥、定始,汝、官、哥、定虽亦不多见,然世间尚存者,至柴器则珍逾星凤矣。谚云,柴窑片瓦值千金,极言其难得可贵也,考柴窑,乃后周显德初年所烧窑,在河南郑州,以世宗姓柴故名,然当时只称御窑,至宋始以柴窑别之,其瓷青如天,明如镜,薄如纸,声如磬,沙泥为坯,足露黄土,滋润细媚,色异制精,为古来诸窑之冠,非后人所能伪为。在说到柴窑的价值时,程村居士更如是说:按柴瓷,实为吾国重器,若周之赤刀大训天球河图,较之宋均其贵重奚啻倍蓰!

清代记载柴窑的文献还有:刘廷玑的《在园杂志》、赵延灿的《南村随笔》、唐铨衡的《文房肆考》、梁绍壬的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等。

此外,《清高宗御制咏瓷诗》中,有四首咏柴窑的诗:

《咏柴窑碗》

色如海玳瑁,《青异》《八笺》遗。土性承足在,铜非钳口为。千年火气隐,一片水光披。未若永宣巧,龙艘落叶斯。

《咏柴窑碗》

治自柴周遂号柴,冠乎窑器独称佳。镜明纸薄见诚罕,足土铜口藏尚皆。内府数枚分甲乙,《夷门广牍》类边涯。都为黑色无青色,记载谁真事实谐。

《咏柴窑枕》

《遵生》称未见,安卧此何来?大辂椎轮溯,春天明镜开。荐床犹蟹爪,藉席是龙材。古望兴遐想,宵衣得好陪。坚贞成秘赏,苦窳漫嫌猜。越器龟蒙咏,方斯信久哉。

《咏柴窑如意枕》

过雨天青色,《八笺》早注明。睡醒总如意,流石漫相评。晏起吾原戒,华祛此最清。陶人具深喻,厝火积薪成。” 

民国时期,赵汝珍《古董辨疑》称柴窑真器今日绝不易得,瓷器以秘色为最古,次则为柴窑,而柴窑之特点四,薄如纸为四特点之一,此尽人所知者夫。近代厚如盆之康乾瓷器已极不易得,而谓薄如纸一碰即破之,柴器尚能存至今日乎。后周柴世宗当国甚暂,所烧瓷器原即有限,而佳者尤微,在宋时已极难得。

民国刘子芬《竹园陶说》有对柴窑的记载唐始尚窑器,柴周以后,降及宋世,柴、汝、官、哥、定、龙泉、均州、建安等各窑竞出。又记:古窑以柴、汝最重,官、定次之,历岁已久,流传绝少,柴窑之器,世不经见。

3. 历代文献有关柴窑瓷器收藏的记载


1、明宣德三年(公元1428年),吕震编写的《宣德鼎彝谱》记载:“……内府收藏柴、汝、官、哥、钧、定名窑器皿,款式典雅者,写图进呈……其柴、汝、官、哥、钧、定中并选二十九种。

2、据传,明朝权相严嵩父子,借皇帝之名,举全国之力,穷其一生搜罗到十数件柴窑瓷器。

3、《清稗类钞》记载,周竹卿藏柴窑小水盂;又记,清人徐应香收藏一柴窑小盂,色鲜碧,质莹薄,人间罕有。

4、清汪启淑《水曹清暇录》记载,有柴窑茶盏。

5、清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记载,清人何梦华为阮元购得柴窑一片,镶作墨床,色亦葱倩可爱。而光彩殊晦,疑为均窑混真。

6、清代刘体仁《七颂堂识小录》中,记其亲眼所见:柴窑无完器,近复稍稍出焉,布庵见示一洗,圆而椭,面径七寸,黝然深沉,光色不定,‘雨过天青未足形容,布庵曰:‘予目之为绛青

7、清宫内府曾有收藏记载,《清高宗御制咏瓷诗》中,有四首咏柴窑器的诗:《咏柴窑碗》两首,《咏柴窑枕》、《咏柴窑如意枕》各一首。


8、邵蛰民撰、民国二十七年(1938年)刊印的《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》记载:琉璃厂某古玩肆有残瓷一片,就琢为园形,周径约三寸余,厚分许,釉淡青色,光足可鉴人,四周露紫砂胚。柴瓷青如天,明如镜,虽色光俱佳,而薄如纸一节已属不符。

9、民国赵汝珍《古玩指南》书中记载:柴窑传世极少,故宫中尚可见之。

10、据传,民国时期,袁世凯的管家、大收藏家郭葆昌以一处宅子、二十亩良田与人交换了一件柴窑器。